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诚然如此,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应该也不允许忘记的,何况是“九死一生如昨”的磨难岁月。回忆旧日烽火,是为了指引后人前行。据于此,想和天津市宝坻区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回忆一下宝坻抗战的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宝坻属于敌占区,在日伪军的残酷统治下,抗日战争兴起的比较晚。回顾宝坻的抗战,可以说是一场全民的战争。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到宝坻县境内驻防作战,也有民众发起的抗日暴动武装和人民地方武装。
1938年7月,邓华、宋时轮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一部向冀热边区挺进,支援冀东抗日大暴动。8月,路经宝坻县,并在县内短期驻扎,向所到之处的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县内一些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了这支部队。1940年至1947年,八路军冀东主力部队11团、12团、13团、15团、16团、59团等在宝坻县境内同日本侵略军、伪军多次作战。16团于1945年9月30日,59团于1946年11月26日,在地方人民武装的密切配合下,两次收复和解放宝坻县城。
抗日暴动武装和人民地方武装包括各抗日暴动武装和中国共产党领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各民主联合县县大队、区小队。抗日战争时期,驻宝坻日伪军有自卫团、警备队、搜索队。抗日暴动武装包括1938年2月成立的“七路军”、5月底成立的“十总队”、6月成立的“九路军”,1939年3月成立的“抗日先锋军”。人民地方武装包括抗日游击队、玉蓟宝县大队、武宝宁县大队、香武宝县大队、玉宝县大队、区小队。这些武装抗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影响下,在宝坻的抗日活动逐渐展开。1939年底,中共冀东党委组建蓟玉宝联合县办事处,进入蓟玉宝开辟地区,办事处成员曾乃把后来解散的原七路军、九路军、抗日先锋军、十总队的部分人员,通过联系又组织起来,经过冀东军区批准建立了蓟玉宝抗日游击总队,这是宝坻县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从此,宝坻县抗日战争不断深入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驻宝坻日伪军有自卫团、警备队、搜索队。日本侵略军1933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冀东成为日本侵略军的自由出入地区之一,虽有日军200余人占领宝坻县城,以后时有增减,人数不定。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期间,县内常驻日本宪兵队1000余人,守备队60余人。1940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为消灭县内的人民,抗日武装大肆增加,驻县日军最多时达500余人。除驻守县城外,分驻于县内各重要据点。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县内尚存的日本侵略军全部撤离宝坻。1944年7月,日伪治安军一个团进驻宝坻县八门城,其中一个营驻于前鲁沽村,企图消灭蓟运河沿岸一带的抗日武装,后因屡遭重创,减员甚多,于1945年撤离宝坻县。
八年抗战,宝坻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战事迹,为这场人民的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暴动武装“七路军”曾两次攻克日伪占领的宝坻县城,两次攻打日伪军占领的大口屯,组织庆功台农民抗日暴动,在莲花庄截击日寇;八路军冀东部队、抗日“十总队”、抗日先锋军,曾三次与日军鏖战三岔口,攻打黄庄、尔王庄据点,组织丁家套伏击战,发动李苑庄战斗,攻打林南仓商团,发动林南仓反击战,截击日军粮船;地方抗日武装武宝宁武工队与日伪军决战王庄子,抗日武装冀东军分区部队发起梁家沽战斗,两次攻克八门城据点,孤胆英雄张善周深入虎穴智擒敌首、一镐击二鬼、配合区小队大芮庄伏击战;蓟玉宝游击总队、十区队、区小队组织两次白龙港大桥阻击战,三次打响北潭战役,夜袭前鲁沽据点,攻打大钟庄炮楼,组织彪家店伏击战,工部围歼战;八路军冀热辽第十八军分区所属的十五团,组织赵各庄歼灭战;八路军十八军分区特务连和武宝宁联合县支队组织中登阻击战;冀东军区十三团攻克林亭口据点;抗日游击队打响王家铺战斗;香武宝县大队、武宝宁县大队打响双王寺战斗,堼头伏击战,组织李贤庄、乐善庄突围,打响陈樊庄战斗,用地雷战术护粮。
八年抗战,日寇在宝坻制造了许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
1933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据宝坻期间,对人们实行残暴统治,对抗日民众和先进人士进行疯狂镇压和屠杀。尤其是1941年至1942年,侵华日军出于建立太平洋战争后方基地的需要,大肆进攻抗日游击区,先后五次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野蛮地进行“扫荡”、“清乡”、“讨伐”。1942年后,“清剿”更加变本加厉,每次出发都要杀人、放火、抢劫,穷凶极恶,手段残忍,在宝坻先后制造了多起惨案,每一笔都是血海深仇。“十四户惨案”7名村民被敌机轰炸身亡;“大吴庄惨案”11名抗日干部、积极分子,被鬼子汉奸刺刀屠杀;“赵家铺、四里港惨案”12名抗日干部群众,与日伪军英勇斗争,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回家庄惨案”面对日伪军烧杀抢掠,抗日群众与敌周旋,付出惨重代价;“南家庄惨案”日伪军“清乡”、“讨伐”放火烧村,村庄一片焦土,百姓流离失所;“大唐庄惨案”伪保长告密,日伪军破坏烧杀抢掠,重创村农会;“王庄子惨案”,抓民夫修机场,奴役群众,生灵涂炭;“西河务惨案”独立团战士被抓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大赵庄惨案”堡垒户干部死不变节,血洒焦土;“郭家深惨案”3名抗日干部入敌宣传,被抓捕并杀害,名垂青史;“大兰各庄惨案”5名党员干部用生命保护护战友,丰碑永存;“潘套村惨案”抗联主任被抓受尽折磨,气节崇高;“李家河惨案”日寇及其汉奸、狗腿子们亦做垂死挣扎,疯狂向人民反扑,逮捕屠杀我共产党的干部和抗日群众,武宝宁联合县七区公安助理挺身而出,惨遭杀害
八年抗战,宝坻群众抗日活动风起云涌,可歌可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1933年5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占领宝坻后,在宝坻县内犯下了滔天罪行。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宝坻人民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所吓倒,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后来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
举行游行示威,反对日本侵略。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宝坻人民的无比愤慨。据天津《益世报》记载,9月27日,宝坻县各机关团体派出代表,在国民党县党部大礼堂召开全县各界代表紧急大会。会上,代表们纷纷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代表全县30万人民,誓做政府后盾,誓死救国。
大会作出了六项抗日救亡决议,一是即日成立宝坻各界反日救国会;二是通电国内外,一致奋起做有效之应对;三是由各机关、团体、学校分别组织宣传队,分途做热烈的宣传,并印制传单、标语、漫画各处散发张贴。四是全线停止娱乐宴会,并誓死不买日货。五是呼吁全国各省市县联合起来,誓死救国。六是以国民党宝坻县党部为各界反日救国会办公地点。
为了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国高潮,刚刚成立的宝坻县各界反日救国会于10月4日向全县各机关、团体、学校发出通知,决定10月10日召开全县民众大会,定名为“双十节抗日救国县民大会”。通知要求,凡我各机关工作人员、各团体民众、各学校教职员、学生均需全体参加,事关爱国万勿贻误,是为至要。通知还要求,各民众参加时,需各置青纱,缠于左臂,中绕白布徽,上书誓死救国四字;每人持小白旗一柄,上写抗日标语、口号;各机关、团体、学校自制各种传单、标语,以表现自身之爱国精神;队伍整齐,遵守秩序。10月10日9时,参加大会的民众6000多人,人人按照通知要求,陆续汇集到乡村师范门前场地,10时,大会开始鸣炮奏军乐,反日救国会主席在大会上作了抗日救国的动员报告。接着,县长孔渭及县民各界代表秦绍武、李敬轩和吴沛馨等纷纷登台发表演说。历数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县同胞奋起抗日。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从会场奔西街、东街、学街、草场街、南门里、白布市街、宽街、宣化街、南北街、白衣庵街,一路上群情激愤,高呼口号,要求抗日保卫国土。会后,设于宝坻新集的河北省第二十中学、原宝蓟中学、宝坻乡村师范在进步教员的影响下,又进行了罢课等抗议活动。宝坻县学生的爱国行动,为壮大全国的抗日声势做出了贡献。
开展反挖沟斗争。1942年10月,华北日伪当局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这次治安强化运动,日伪实行沟壕堡垒政策,驱使民夫挖封锁沟,修炮楼,企图把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就地封锁,用分割包围、梳篦清剿等手段消灭之,为粉碎日伪这一恶毒计划,县境东北部新安镇一带的抗日群众展开了反挖沟斗争。在日伪严密监视下,开辟抗日地区的工作人员串联抗日群众,用磨、拖、少去、迟到等办法,对挖沟、修炮楼加以抵制,有时则与抗日武装秘密事先约定在民夫集合点或工地上打冷枪,群众听到枪声便一哄而散。有时则利用夜幕掩护,把已经挖出的壕沟再予填平。反挖沟斗争打乱了日伪的计划,尽管民夫一再增加,时间一再延长,壕沟一条也没有挖成。最后,日伪不得不由山东、冀东等地调来大批民夫,在日伪军倾全力监督下,施工封锁沟才勉强完成,。但一些地段仍不时被抗日军民所平毁。
挖地道同日伪周旋。1941年至1942年,日伪在华北地区连续推行的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一一宣告破产,进入1943年以后,日伪军频繁的“清乡”“讨伐”,为有效的与日伪周旋到底,地处武宝宁抗日游击区的冯家庄、小龙湾、小高庄等村(今均属宝坻县尔王庄镇)的共产党员,率先展开挖地道活动,且在自己家中挖有地洞。并多与地道相通。到1944年春,挖地道活动扩展到香武宝抗日游击区。当时,香武宝地区广大群众积极响应中共香武宝工委的号召,地下挖暗道,露天挖明沟,交通沟,白天生产,夜晚施工。男女老少齐上阵,从开春干到年底,使地道和交通沟初具规模。这些地洞、地道不仅贮藏了抗日物资,保护了抗日干部和群众,还与交通沟配合使用,神出鬼没的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
建立堡垒户,掩护抗日干部。抗日战争中,宝坻县共产党组织为便于在艰苦环境中打击日本侵略者,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县内建有众多的堡垒户。这些堡垒户一方面积极为抗日政府搜集日伪情报,一方面舍生忘死的掩护抗日军政人员。堡垒户不怕担风险、受酷刑,甚至杀头,做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破坏日伪公路交通及电话线路。日本占据宝坻期间,为在宝坻县达到其政治上残酷统治,经济上疯狂掠夺,军事上坚决镇压的目的,驱使民夫先后修建了37个据点,炮楼外还整修了30余条“警备路”。并在县城与据点之间、据点与据点之间架设了电话线。宝坻县人民在各有关抗日民主联合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地方抗日武装的有力支持下,添壕沟、刨公路、据电杆、割电线,使日伪军一天也不得到安宁。1944年初,为了集中打击日伪军,中共冀热边区第五地委发出破坏敌人交通,割毁电话线指示后,宝坻县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一齐出动,几天之内就把全县境内的主要公路挖的破烂不堪,把日伪电话线破坏的七零八落,电线被拉走,电杆被烧毁。有时日伪军刚把公路和电话线修好,就被抗日军民破坏,使得日军汽车不通,电话不灵,患了瘫痪症。
支援抗日战斗。抗日暴动武装同日伪军作战,县内广大群众冒着枪林弹雨为抗日队伍带路,送情报、抬担架、烧水做饭,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有力地支援了战斗。比如,1944年8月1日,八路军冀东部队十七队三连包围攻打日伪白龙港据点,战斗中,打扮庄、白龙港、霍各庄等村(今属霍各庄镇)的群众主动给八路军烙饼、炒菜,送到指战员手中,使部队深受鼓舞。猛烈的枪弹直射日伪巢穴,终于迫使日伪军全部缴械投降。再比如,在1945年2月25日,著名的赵各庄战斗,宝坻县抗日地方党政组织,发动群众,冒着枪林弹雨送弹药、抬伤员,袭击和捕捉逃散的日伪军,有力的支援了战斗。赵各庄村抗日烈属孙福增来回奔跑在阵地上,日军的子弹将其头上的毡帽打飞,也毫不畏惧,接连从阵地上背下三名伤员。沟头村农会主任带50名青壮年组成担架队,把伤员及时转移到蓟县娘娘庙八路军后方医院治疗。赵各庄、庞各庄、沟头等村(今属赵各庄镇)。群众家家户户烙饼、做饭,车拉人背送到八路军阵地,参战部队在群众鼓舞下,人人奋勇杀敌,历14个小时胜利结束战斗。(作者系天津市宝坻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杨松)